机械荟萃山庄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楼主: 迷茫的维修

甲午海战,以日军逃跑而收官!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4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,都在想像船体中弹时从中间爆裂的惨状,可是这一幕却迟迟没有出现,距离爆炸时间已经过去多时,这才看见鱼雷在西京丸的另一侧浮出水面,然后往下一沉,落入海中。
  这下轮到西京丸官兵欢呼雀跃了,原来由于福龙号杀敌心切,靠得太近,鱼雷没能及时浮出水面击中船体,而是从船体下方穿过,这才姗姗来迟地浮出水面,然后丧失动力下沉。
  再来一颗啊!可能大家都在这么想。蔡廷干当然也想。
  问题是子弹打光了。
  死里逃生的西京丸见状赶紧向南逃窜,离开了充满凶险的战场,桦山资纪再也不想玩这种过于刺激的冒险活动。留在战场上的还有17艘军舰,北洋舰队8艘,联合舰队9艘。稍占优势的联合舰队此时已经完成对北洋舰队的合围,形势对北洋舰队极为不利,北洋舰队缺乏统一指挥,陷入各自为战的乱战状态,尤其是旗舰定远开始遭到对手的集中打击,伊东祐亨也想通过打击旗舰掌握战场主动。
  转折点出现在下午3点过4分,此时战斗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小时,一直神勇无比的定远终于受到了最严重的一次打击,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几乎改变了黄海大战的结局。
  这一炮击中了舰体腹部,留下一个大洞,更要命的是这一炮引发了火灾,洞口处喷出巨大的火焰,像一条巨大的火蛇翻滚缠绕。军舰前部军医院也起了熊熊大火,浓烟几乎让定远舰聚集了绝大多数重炮的前部无法射击。
  如果从武器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,这个现象其实有些反常,按说中弹最多打个洞,并不会引起火灾啊,虽然炸弹爆炸时会有火星,但是这种火星并不会引起这么大的火灾啊?
 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前文曾经提到过类似的现象,比如超勇和扬威就是在被日舰击中之后引起大面积火灾,扬威虽然扑灭了火灾,但是超勇由于火势太大,结果被烧毁沉没,也就是说导致超勇沉没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弹渗水,而是军舰被大火吞没。
  为什么北洋舰队的军舰中弹之后常常会引发大火?可以肯定的是,这绝对不是军舰上装有大量易燃物质。那么这种普遍的怪异现象背后,必然有深刻的原因。
问题出在炸弹上——当然是联合舰队打过来的炸弹。

 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,只要是炮弹,无非都是打过去然后爆炸而已,其实这里边的学问大了去了。联合舰队的火炮与北洋舰队相比,不只是发射速度快,而且杀伤力也不在一个级数。一般来说呢,一枚炸弹的杀伤力取决于两个方面:炮弹口径,炮弹类型,发射火药,填装火药。

  炮弹自然是越大越好,口径越大,破坏力和杀伤力就越大。所以重炮很受欢迎,二战的时候希特勒就曾经让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堪称巨无霸的炮弹,据说要用火车才能运载,一炮下来,几乎就是一个原子弹。弹头的类型当时主要有两种,空心弹和实心弹。

  空心弹就是在弹头装填了火药,打中对方后不但能够直接砸烂目标,而且火药爆炸能产生巨大的杀伤力,炸开的弹片还能对人体造成杀伤。实心弹就是一个铁砣砣,或者在里面装上砂土,主要靠撞击来形成杀伤。

  由于技术和工艺不过关,李鸿章等人兴办的洋务军工企业生产不了高质量的空心弹,只能批量生产实心弹,空心弹只能靠进口,当初进口军舰时曾经配备了一批,可是后来就停购了,北洋舰队装备的主要是实心弹,所以打到日本军舰后,主要是起到砸的效果,轻一点的砸一个坑,重的一点的能砸出一个洞,这就是为什么比睿、赤城和西京丸能多次死里逃生的关键原因,否则黄海大战的局面必将大大改观。

  北洋舰队不但空心弹为数不多,而且使用的火药都是传统的黑色火药。更骇人听闻的是,就连这样的实心弹,北洋舰队配备得也并不充足,其中不有一些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,比如大小不合炮膛,大的装不进去,小的只能歪着打出来,还有的弹面铁质不过关,全是砂眼,还没打出去就把自己的炮膛炸了,还有一些引信不过关,打不响,俗称哑炮。可是联合舰队装备的炮弹完全不一样,他们不但是空心弹,而且填装火药也很特别。

  先要说明一下的是,炮弹里的火药有两个用途,一是将炮弹打出去,二是引爆炸弹。前者叫做发射火药,后者叫做引爆火药,也叫填装火药。

  发射火药是指助推火药,装在炮弹的后半部分,在炮膛内引爆,将炮弹推射出去。北洋舰队使用的是传统的黑色火药,这种火药不但推动不强,而且会产生呛鼻的浓烟,还会阻碍炮手的视线,既影响射击精度,又耽误发射时间,往往要等到硝烟散尽才能发射第二炮。

  联合舰队的速射炮使用的都是无烟火药,只是产生淡淡的烟幕,既不影响视界,又能加快发射速度。尤其是吉野,因为安装了最先进的目视瞄准仪,发射速度更快,而北洋舰队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六分仪,因为瞄准程序复杂,不但准头受到影响,而且还进一步降低了发射速度。更绝的是联合舰队炮弹填装的引爆火药,更是威力非凡。

  为了增加胜算率,处心积虑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一共使用了两种秘密武器,第一种秘密武器有着一个奇怪的名字:下濑炸药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4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日本的“盗版”技术是举世闻名的,想不佩服都难。明治维新以后,只要西方国家弄出一个新产品新科技,日本人立马就能举一反三,并且比原版的还要好。比如东京炮兵厂,最初是仿制英国恩菲尔德1858式步枪,可是到了1880年,这种步枪就退出了日本军界,因为从欧美留学回来的村田径芳发明了一种新式步枪,成为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,不久日本就从英国进口生产设备,开始批量生产,大量武装陆军,摆脱了子弹进口的局面。
  日本人对于这种有重大贡献的创新和发明非常重视,充分尊重发明人的版权,所以这种步枪就叫做村田步枪。大家应该都猜到了,下濑炸药就是此型“盗版”型日本国产新式火药,威力堪称非凡。
 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,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到关键时期,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,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,与时俱进地占据科技的顶峰,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,如果不能弯道超车,那就只能落后于人后,并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。随着新技术的推进,世界军事技术也迅猛发展,进入更新换代的拐点,不但军舰技术日新月异,而且火药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1883年,火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TNT炸药被发明,两年后,威力更加强大的苦味酸炸药问世,这种炸药有一个更加通俗的名字——黄色炸药,这种炸药引爆后产生的有毒的黄色烟雾,与传统的黑色炸药产生的黑色烟雾区别非常明显,它的威力比传统的黑色炸药要强N倍。下濑炸药就是“盗版”的苦味酸炸药,由日本人下濑雅允于1891年仿制成功,这种炸药比“正版”的苦味酸炸药相比有两个更明显的特殊:
  一,灵敏度更高,更加易于引爆和燃烧;
  二,燃烧力超级强大,不管什么遇到它,都会像风干的木头一样一点就着。
  木头之类的就不需说了,不管是什么东西,只要被它沾上就会一片火海,甚至连水和钢铁都能被它引燃,至于人的衣服和皮肤,只要沾到就是大面积烧伤,直透骨髓,想来都令人胆寒,关于丁汝昌受伤也有一种说法,说是面部和手臂大面积烧伤,极有可能就是这种炸药所致。
  北洋舰队摊上这种“下三赖”的炸药,吃了不少的哑巴亏,不但船体受伤面大,人员伤亡惨重,而且动不动就要灭火,定远这次的火灾充分地证明了这种炸药的杀伤力。不过物极必反,心理阴暗狠毒的日本人发明这种类似于生化武器的炸药,也让自己吃了不少的亏,因为这种火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灵感度高。日本军舰在激战中也有过几次火灾的现象,就是因为北洋舰队的黑色火药引爆了日本军舰上的下濑炸药,在后续的海战中,这种殉爆带来的灾难几乎让旗舰松岛受到致命打击。
  有消防常识的朋友应该知道火灾的恐怖,按说军舰就在海上,要灭火海里有的是水,可是军舰最怕的就是火灾,比炮弹更可怕,火势一旦蔓延,军舰就算报销了。火情似警,这种炸药引发的火灾极难扑灭,不容稍有迟缓,舰上大部分官兵纷纷赶去灭火,一时顾不上还击,攻势顿时受挫,联合舰队哪里肯放过这样的机会,第一游击队立即猛扑过来,要借机击沉定远。
  旗舰定远是北洋舰队的灵魂,内有火灾蔓延,外有群舰环攻,根本应付不过来,这样下去根本撑不了多久,定远一旦被击沉,镇远将势单力孤,北洋舰队将有可能全盘崩溃,这就是联合舰队的如意算盘。
  北洋舰队面临着开战以来的最大危机,为了失败联合舰队的阴谋,姊妹舰体现出良好的协同意识,镇远舰长林泰曾下令靠近定远进行支援和掩护,可镇远还没来得及越位阻挡,只见一艘舰体修长优美的军舰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,冲到了定远舰的前方。黄海大战最悲壮的一幕,即将上演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5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冲出阵形挡在定远前面的正是致远舰,舰长名叫邓世昌。
  黄海一战,北洋舰队牺牲官兵多达一千余人,在这场抗击日寇的决战中,他们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,邓世昌奏响了其中的最强音。他的名字将被世代传诵。
  在黄海大战的奏报,到各类电影书刊,邓世昌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英雄,在牺牲的一千多名官兵中,他是知名度最高、形象最为高大的北洋舰队一号烈士。
  从丁汝昌到李鸿章,从专家学者到平民百姓,为什么大爱对他如此偏爱?
  是不是邓世昌长得帅?
  当然不是,尽管他的确长得比较帅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照片,一百多年过去了,那种独特的气质依然让人为之神往。
  答案隐藏当年那场大海战中,拂去历史的尘埃,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鲜活而丰满的邓世昌,找到他身上最为迷人的光彩所在。
 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,邓世昌进入北洋舰队,完全是一种意外。
  1849年,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人,当年沈葆桢在福州创建福州船政学堂,只在福建招生,他根本没有报考资格,可是当年海军是个冷门,福建招不到学生,只好到广东去招,可是邓世昌还是没有资格,因为他已经十八岁了,超过了招生简单规定的年龄,结果因为一个意外的情况,他被破格录取了。
  这得感谢邓世昌的父亲。
  邓老爹是个茶叶商人,与洋人做生意,思想开明前卫,他没有像随波逐流让邓世昌读四书五经去考科举,而是请了一个老外给邓世昌做家教,教他学外语,打算以后帮他开拓国际市场。
  正是这个大胆的决定,改写了邓世昌的一生。
  福州船政学堂是用英语和法语教学的,而当年会外语的青少年,稀缺程度大约与熊猫好有一比,邓世昌正是凭着这个优势,被招不到生的福州船政学堂破格录取到驾驶班,因为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招生章程的规定,如果不是招不到学生的话,他将无缘北洋舰队。正是这个意外,翻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,并永远地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。
  凭着良好的英语功底,邓世昌顺利完成了全部课程,成为福州一期的佼佼者,而那段在家学习外语的经历,也让他更早地接触了西方那个陌生的世界,与同龄人比起来,他更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,更知道中国多么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。
  邓世昌凭着优异的表现,受到李鸿章的看重,1881年,他与林泰曾随同丁汝昌前去英国接收超勇和扬威,并担任超勇号舰长。1887年,他再次前去英国接收致远舰,回国后担任致远舰舰长,官至副将,成为北洋舰队的高级将领,从此他的命运与致远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,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能够一战名动天下,与他的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,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偶然。

在北洋舰队,邓世昌有一个外号,邓半吊子,意思是特较真,一根筋,敢做敢为,特立独行,与众不同。
  事实证明,尤其是黄海大战将证明,这个外号取得的确很有水平。
  北洋舰队有一条规定,舰长必须长年住在船上,但是这条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,军舰长年累月的单身生活让人难以忍受,可邓世昌却一丝不苟地遵守着这条规定,这是一名军人的操守,担任致远舰长期间,他只回过三次家,其余时间都呆在船上,带领全体官兵刻苦训练,而且他的训练都是按实战要求进行的,所以他的事故率也是整个北洋舰队中最高的,然而正因为如此,才使得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最能打的军舰。1891年,李鸿章检阅北洋舰队,在打靶演习中,邓世昌展示出惊人的实力,把大家吓了一跳。
演习的时候,致远舰打了十六发炮弹,一发哑弹,一发落在五米开外,剩下的十四发,全部命中目标。这个成绩不但让同事们傻了眼,也惊动了李鸿章和中央高层。当时海军打靶,命中率也就百分之十,打一发,中一发。北洋舰队规定,打十六发,中三发,算及格,中五发,算优秀。邓世昌中了十四发,只能算是奇迹了,可以算是海军中的小李飞刀。
  正是这种较真的精神和超人的实力,让邓世昌成为黄海大战的男一号。套用一下说书人常用的那句话,无巧不成书,黄海大战对于邓世昌来说,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——这一天正好是他四十五岁生日。
 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,生日这天都是要大排宴席,亲戚朋友都会前来祝贺,祈福祛灾,可是对于海军来说,生日最好的礼物就是蔚蓝的大海。邓世昌已经习惯了在海上漂泊的日子,这样的生日他已经过了二十几个。可是这个生日将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,也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生日。这一天,邓世昌将书写北洋舰队的绝唱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5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北洋舰队的主力舰长中,邓世昌属于主战派,而且是激进派的主战派。怀着海军大国的梦想和信念,他抓住两次出国的机会,深入仔细地考查了世界海军发展的现状,潜心研究海战的战略战术,所以他的专业修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,军舰日常管理和驾驶都很出色,有人说他驾船就像骑马一样娴熟自如,另外他还特别注意思想教育,经常宣讲忠孝节烈之事,说到动情处,官兵们为之泪下,他曾经对部下说:“人谁不死,但愿死得其所耳!”邓世昌的理想就在蔚蓝色的大海之上,他的梦想属于蓝色的战场。日舰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后,阳刚血性的邓世昌怒不可遏,要求北洋舰队主动进攻,抢占先机,先发制人,并对全舰官兵说:“设有不测,誓与日舰同沉!”抱着与敌人决一死战,无畏直前的邓世昌,将在黄海大战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。
  下濑炸药引起了严重的火灾,联合舰队恨不得一口吞下定远,情形万分危急,间不容发,邓世昌慷慨激昂,召集全体官兵,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演说,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绝响,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直抒胸怀:“吾辈从军卫国,早置生死于度外,今日之事,有死而已!”
  邓世昌内心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和豪情,他命令致远开足马力,全速向前,挺身挡在了定远的前方,正在环攻定远的日舰见半路里杀出程咬金坏了他们的好事,打乱了他们的如意算盘,于是愤然把目标转向致远。
  将士沙场死,蓝海铸英魂!
  可怜致远身处弹雨之中,很快便伤痕累累,已经四十五岁的邓世昌血性不减当年,他指挥军舰沉着应战,为定远扑灭大火赢得充分的时间,可是致远舰体已经重伤在身,舰体发生了倾斜,此时定远已经脱险,大火已被扑灭,邓世昌应该避开炮火,赶紧喘口气修复军舰,恢复战斗力。可就在此时,邓世昌再次做出一个令大家颇感意外的举动,这是一个极为疯狂的举动
他命令致远向一艘日舰全速冲去。
  目标是吉野。
  正是这艘技术最先进、航速最快、火炮最猛的世界最快的巡洋舰,不但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,这次在战斗中也是横冲直撞,仗着自己的优势根本不把北洋舰队放在眼里,邓世昌出离愤怒了,他激励官兵道:“倭舰专恃吉野,苟沉是船,则我军可以集事!”
  致远舰虽然下水多年,但在关键时刻表现非常出色,竟然达到了平时难以达到的极限航速,它似乎也受到邓世昌的感染,爆发出了自己的全力潜力,向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猛冲过去。
  接下来出现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中的一幕,致远全体官兵齐声高呼“撞沉吉野”,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向吉野刺去。
  这是一种壮烈的美,完美的行为艺术,冲天的男儿豪气。那些留在历史丰碑上的英雄豪杰,他们不但有着英雄的气质,而且拥有艺术家的气质。这种气质让他们拥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,千载之后仍让人为之倾倒。
  鱼死网破,同归于尽!
  一旦撞沉吉野,等于消灭了最强悍的主力拳手,不但能够打击敌军士气,还能挽救定远,为整个舰队转败为胜创造条件!
  邓世昌并不是一时冲动,这种打法,曾经有过成功的案例,在1866年的萨利海战中,奥地利就是用这种打法取得了胜利。只要撞沉吉野,联合舰队不但实力大损,而且阵形会被冲乱,而吉野此时正夹在阵形之中,航速优势发挥不出来,只能眼睁睁地等着邓世昌将它撞沉。
吉野当然不想同归于尽,第一游击队希望鱼死,但不想网破,所有火力全部集中在突出的孤舰致远身上,致命的几发炮弹击中了致远水线。《甲午风云》中描绘的过程基本属实,有出处的地方是致远沉没的原因,影片中说的是吉野发射鱼雷击沉了致远,导致致远沉没的是鱼雷,但不是吉野发射的,而是致远本身携带的鱼雷。日舰发射的弹雨中,恰好有一枚命中了致远右舷水线旁的鱼雷发射管,引爆了其中的鱼雷,舰体破裂,开始渗水,舰体不断向右倾斜。
  看过《泰坦尼克号》的朋友应该知道,大型船只一艘都设计有大量的隔水舱,为的就是防止船体破裂导致船只沉没,致远也有这样的设计,按说用像皮密封圈堵住还能接着打,可是邓世昌命令拿来一看,密封圈已经过期,严重老化,根本起不到密封的作用,只能眼睁睁看着军舰下沉,致远仍然在向吉野冲去,眼看就要撞上,致远终于灯枯油尽不支,舰首向下一头栽进大海,只有螺旋桨还在不停地旋转,似乎在诉说无尽的遗憾。
  邓世昌与舰同沉,他本来可以不死的。服侍他的仆人向他递过救生圈,他推开了。左一鱼雷艇赶来相救,他拒绝了。他养的宠物太阳犬也赶来救他,用嘴衔住了他的手臂,他挣开了,太阳犬不依不饶,再次衔住他的辫子,抱着必死决心的邓世昌只好抱着太阳犬一起沉入海底,消失在万顷碧涛之中。
  记得有人(名字忘了)说过黄海大战之所以失败,原因在于舰队没有团队精神,具体的说法是“勇者过勇,怯者过怯”。这话在下不敢苟同,只能说是一半对一半错。怯者过怯显示是针对后续发生的一件疑案而言,勇者过勇明显是影射邓世昌。这就冤枉邓世昌了,他虽然激进,却并不鲁莽,也不是一时冲动。为了旗舰的安全,为了整个舰队的胜利,虽然损失了致远,但是为定远扑灭大火赢得时间,也替定远挡了无数的炮弹,不应该背负如此不公的批评。
  邓世昌的死也同样受到争议。还有人说邓世昌并不应该自尽,舰没了,人不能没了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毕竟是国家花了大价钱培养出来的精英,就这么死了,值吗?这话同样值得商榷,致远舰全体官兵只有七人生还,身为舰长的他,会苟且偷生吗?与保留人才比起来,留下一种精神才是更大的财富。这种精神将激励北洋舰队的官兵们与联合舰队血战到底。
  每当看到邓世昌勇敢冲锋的相关记载,尤其是邓世昌毅然自沉的场面,在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那些勇敢冲锋的勇士形象,还想起两句流传千古的诗句:
  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
  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
  邓世昌与他们素未谋面,生活在不同的时代,但是却又宛若近在咫尺,他们站在时空遂道的两端,却能会心一笑,犹如佛祖前的拈花一笑,虽是瞬间,却能化作永恒。这就是文化的力量,它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,让那些伟大的人们感觉到彼此的呼吸。
  这是一个大国崛起者必备的气质。如果每个人都是邓世昌,也许甲午战争历史的就会改写。这样的海军,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和敬畏。
  壮烈如斯,虽败犹荣。
  此日漫挥天下泪,有公足壮海军威!
  在很多电影和小说中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,比如当董存瑞炸掉碉堡之后,他的壮兴趣极大激发了部队的士气,战友们随即发起全体冲锋,并且夺取了最后的胜利,在当年的黄海大战中,虽然后来也出现了这幕,但同时也出现了完全相反的另一幕,演出这一幕的主角,正是丰岛海战中因夺路狂奔而倍受争议的方伯谦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6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 邓世昌当然是好样的,他就像一个无所畏惧的侠客深入虎穴,用一种自杀式的冲锋让国人心中多了一个英雄情结,他在黄海大战中演绎的这一幕,深深地烙印在无数人的心之深处,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。其实在这一幕的背后,却有一个极大的疑点,这是一个很值得追究的问题。

  这个疑点,就是邓世昌挺身而出保护旗舰与第一游击队激战,并冲撞吉野之时,为什么没有得到火力支援呢,否则致远也不致于沉没啊,其他那些军舰都干什么去了呢?

  有人说邓世昌因为独立特行,不合群,所以其他军舰见死不救,结果致远只好孤军奋战。这种说法如果成立的话,那将是极其可怕的。本着负责的态度,我翻阅了大量史料,进行了仔细的比对和研究之后,考察了每一艘军舰的位置和活动情况,结果发现这个说法虽然不符合事实,但却并非全无道理。

  邓世昌突出阵形的时间大约在三点左右,到致远沉没邓世昌蹈海自尽,大约持续了大约二十多分钟。在这段时间里,北洋舰队只有六艘主力舰参加了战斗:
  此时超勇已经沉没。

  扬威救火搁浅,退出了战场,没有参加战斗。
  定远正在忙着救火,无暇发炮。
  镇远在侧翼保护,发炮还击,对手为第一游击队。
  致远冲在定远前方,与第一游击队激战。
  靖远在镇远左侧协同作战,对手为第一游击队。
  经远和来远与联合本队五艘激战。

  不难发现,这段时间北洋舰队的打法可以归纳为一
  个字。
  乱。
  其实乱战就是北洋舰队在第二阶段的打法,这二十几分钟正是最乱的时候。这时联合舰队实现了对北洋舰队的包围,第一游击队快速突进有两个目的,一是打掉北洋舰队右翼最薄弱的超勇和扬威,二是绕到北洋舰队背后与本队前后夹击。由于西京丸和比睿等舰受到攻击,第一游击队在击沉超勇和扬威后掉转船队回航到北洋舰队的正面,与定镇二舰交火,伊东祐亨见状指挥本队继续前进,从右翼绕到北洋舰队的背后,与第一游击队前后夹击。

  这种阵法对北洋舰队是极其不利的。这个情形只要想想你会人家围住抡拳头时候就明白了,你挡了前面,挡不住后面。海战比打群架当然还要残酷得多,只要保持适当的距离,联合舰队只要往圆心发炮就行,准确率大大提高,可是北洋舰队顾前失后,一炮发出去,很难命中目标。要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,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,那就是摆出针锋相对的阵形。

  北洋舰队可以将每一小队拆开,分成两个力量相当的小队,一组对本队,一组对游击队,同时要尽快冲出联合舰队的射程,摆脱前后受敌的不利局面,然后视联合舰队动另拟对策。丁汝昌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,我们已经不得而知,因为定远的信号装置在开战时就被打掉了,就算他想到了没无济于事,北洋舰队群龙无首,舰长们失去统一指挥,只好各自为战,大家凭着自己的判断继续奋战,不过乱归乱,大家还是牢牢地记住了丁汝昌在开战之初下的两条命令:小队协同,舰首向敌。

  于是就出现了我前面说的情形,北洋舰队以小队为单位,在联合舰队的围攻下开始了艰苦的战斗,以乱战对阵战,吃亏当然不小,北洋舰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伊东祐亨的战略意图得到实现,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定远首先就出现了险情,邓世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想以乱取胜,只可惜功败垂成。在当时那种情况下,不会有更好的办法。不过邓世昌这一冲锋,虽然挽救了定远,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北洋舰队陷入更乱的状态。

  致远的沉没,也说明北洋舰队此时保持两舰小队是有必要的,因为一旦成为孤舰,很有可能被联合舰队划出圈外聚而歼之。联合舰队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,改写会抓住机会围攻落单的军舰,他们在等待这样的机会。

  很快就有一个这样的机会。创造这个机会的人,正是方伯谦。

在很多电影和小说中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,比如当董存瑞炸掉碉堡之后,他的壮举极大激发了部队的士气,战友们随即发起全体冲锋,并且夺取了最后的胜利,在当年的黄海大战中,虽然后来也出现了这幕,但同时也出现了完全相反的另一幕,主演正是丰岛海战中因夺路狂奔而倍受争议的济远管带方伯谦。
  黄海大战的第二回合,北洋舰队最大的损失是左翼的崩溃,此后北洋舰队陷入被动,联合舰队开始掌握绝对的主动权。邓世昌的冲锋,致远的沉没,是左翼崩溃的起点,但真正导致这一灾难的并不是致远,而是另一艘军舰。
  这是北洋舰队最有争议的一艘军舰。
  济远。
  又是方伯谦!
  历史有时表现出惊人的喜剧效果,济远好象注定是一艘风波不停的军舰,而方伯谦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关键的场合。
  方伯谦这次出现状况,首先与济远所处的位置有关。这一点过去常常被研究北洋舰队史的专家学者们所忽略。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也许方伯谦的表现会有所不同。济远在舰队中的位置并不太好,是左翼最后一个小队,落在全队的最后面,与定远和镇远隔得较远。更重要的问题是,它的搭档是整个舰队中最弱的那艘军舰。
  根据丁汝昌的帅令,与济远组成一个小队的是广甲舰。
  历史有时候充满了戏剧性,在丰岛海战中与济远搭档的是广甲,这次搭档的是广乙。从名字上来看,这是一对兄弟,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兄弟,广丙,广字号系列甲乙丙,是福州船政局出产的三兄弟,是典型的国产炮艇。济远因为是独舰,只能与这样的军舰混搭。广甲是老大,也是最差的一艘,这艘国产老式巡洋舰,排水量不到1300吨,航速只有14节,火力非常薄弱,只有两门150毫米的主炮,没有一门大口径的重炮,是北洋舰队中战斗力最差的一艘军舰,方伯谦被分配到这么一个搭档,又远离巨舰远远地落在后面,心中开始打鼓,不过此时他还算正常,按照丁汝昌的指令随队前进,不过仔细考查一下,方伯谦在变阵阶段还是出了问题,只不过因为比较隐蔽,常常被人忽略罢了。
  如果不是方伯谦玩小动作的话,济远本该在广甲前,而不应该在其后。
  从犄角鱼贯队形变成犄角雁行队形时,广甲的路线比济远要长,而且航速较济远要慢,济远虽然只有15节的航速,毕竟比广甲要快一些,而且变阵路线要短,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落后于广甲,况且实力较强的济远应该在前面充当小队旗舰,可是最后的情况却是济远成了左翼的末舰,落在了广甲的后面。这就令人费解了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6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其实仔细一想也很好理解,答案有且只有一个:方伯谦故意放慢了速度。
  为什么要放慢速度?
  难道是要殿后?
  他没这么高的觉悟。
  胆怯。这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。
  方伯谦腿软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他在丰岛海战中领教过第一游击队的战斗力,那次经历堪称“丰岛惊魂”,比“午夜凶铃”毫不逊色。尤其是吉野的凶狠让他记忆犹新,还有日本人的残忍和歹毒,他也充分地见识过,根据丰岛一战的经验,他认为北洋舰队获胜的机会是比较渺茫的,而且必将是一场惨烈的生死之战。
  丰岛遭遇偷袭那次他好不容易死里逃生,他不想在黄海将那次战果化为乌有,家里还有好几幢房子等着他去住,还有几个美貌的小妾等着他去照顾。在他看来,他的同事们之所以如此生猛,那是因为不知道对手的强大与可怕,为了防范于未然,他决定未雨绸缪,就算他此时不是有意而为之,最起码潜意识在指挥着他的行动。
  不过毕竟这是两支舰队的大决战,光天化日之下逃之夭夭的话,事后也不好交差,当逃兵可不是闹着玩的,弄不好是要杀头的。况且现在两军还没有决出胜负,有定远和镇远当头,他决定先看一看风头再说,如果真要避险的话,办法和机会总是会有的。
  说方伯谦一开始就准备逃跑是不准确的,但心存畏惧是肯定的,作为唯一与联合舰队交过手的北洋海军主将,丰岛惊魂让他心有余悸。不过北洋舰队开局打得不错,他的情绪有了一些稳定。可是好景不长,先是超勇被打沉,扬威被打残。济远舰虽然没有受到围攻,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,济远也中了不少炮,二副守备(第二副舰长)等十多人牺牲,方伯谦赶紧挂起“我舰已受重伤”的旗语。济远的伤势与其他军舰比起来,并不算十分严重,方伯谦这么干,正好暴露了他的怯战心理,只是大庭广众之下,他终究还是没有勇气像在丰岛海战时那样挂出白旗和日本海军旗,不过稍受打击就挂出重伤示意旗,确有为后续举动打下伏笔做热身的嫌疑。
  定远受到打击起了大火之后,方伯谦终于开始紧张了,尤其是致远的沉没,使他的信心再到巨大的打击,他自忖济远战斗力不及致远,前路必定十分凶险,这已经是看得见的事实了,他开始思考自己何去何从?考验方伯谦的时刻再次降临,他脆弱的心灵将再次接受无情的煎熬。
  面对北洋舰队最大的危局,方伯谦在痛苦地挣扎着,是冲上去继续战斗,还是退出来保存实力?他在紧张地思考和选择,然而他最终的那个决定,不但彻底毁掉了自己,也彻底埋葬了北洋舰队左翼。
此时北洋舰队正在向东北方向前进与联合舰队鏖战,可是方伯谦却命令济远向西驶去,按照他自己后来的说法,这是一种战术撤退,因为济远已经丧失了战斗力。可问题是他这一去就像黄鹤楼上的黄鹤一去不复返。
  据目睹了济远“撤退”的北洋官兵们回忆说,济远在方伯谦的带领下“茫茫如丧家之犬”,慌慌张张一路乱撞,这样一来,又引发了两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咄咄怪事。
  打仗打的就是士气,所谓士气就是不怕牺牲,勇往直前,如果胆怯了,就会被敌人撕开一道口子,防线就被崩溃,所以战场上对于逃兵一艘都会执行就地正法这条残酷军纪。不这么干不行,一旦出了逃兵,大家就会效仿,最后大家都得死。
  海战的时候当逃兵危险系数显然要低一些,一来受了重伤暂时撤退修复一下,然后重新投入战斗也未尝不可,也是一种保存有生力量的战术,再说要想枪毙这样的逃兵,难度太大,不像陆战一枪就能崩掉,尤其是黄海大战,大家都在忙着作战,进退之间一时还真难辨别是撤退还是逃跑,就算发现了也只能干瞪眼着急。
  方伯谦先挂出了重伤旗,意思是告诉战友们“我不行了”,你们接着打吧,然后径自掉头向西急驶,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注意,可是一直没回来,大家这才起了疑心。估计定远和镇远当时都没在意,可是后来一看,广甲也不见了。
  事情闹大了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济远这一跑,还真的起了榜样示范的作用。广甲就是跟着他跑的。想来也情有可原,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小组编队,小队长跑了,队员当然要跟着跑,丁提督不是在旗语中命令小队两舰要协调作战嘛!
  广甲舰舰长是吴敬棠,此人学习能力很强,他遵守着丁提督的帅令,跟在小队旗舰济远屁股后面狂奔,这一撤退一直撤到天黑,吴敬棠有些慌张,一不小心撞在堆石堆,触礁进水,军舰动弹不得,他只好率领官兵一起上岸,纵火把军舰烧了,军舰残骸在两天后被前来巡逻的日舰发现,一顿炮轰彻底击沉。有意思的是,在广甲舰上,当时还有一个大人物。
  此人便是日后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,人称黎菩萨。他是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,毕业于管轮班,那年正好是北洋舰队正式成军的那一年,因为学业成绩和实习表现都很优秀,学校上报赏给他六品顶戴,而批准这个请示的,正是李鸿章。也许他没有想到,此人日后竟然会有如此造化。参加黄海大战的黎元洪正好三十岁,是广甲舰为数不多的幸存者,当时的职务是三管轮,俗称二车,黎菩萨到底不是泥菩萨,他是靠着一个救生圈在海上漂了半天,被海浪冲到岸上才捡回一条命。
  事实上民国时代很多风云人物都与李鸿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,除了袁世凯和黎元洪,一正一副,两个总统,还有段琪瑞,是袁世凯手下的第一大将,后来做到民国总理。不知慈禧光绪等人泉下有知,该作为感想?会不会指责李鸿章才是大清帝国的掘墓人呢?
  方伯谦带着济远撤退得更快,因为航速更高,广甲拼了命也没能追上,方伯谦早在丰岛时就积累了丰富的撤退经验,在三艘日军主力舰围攻下尚能安全撤退,如今后无追兵,自然逃得一路顺利,看来方伯谦的专业功底还真是不错。不过这次在路上还是闹出一个笑话。
  右翼的超勇已经着火沉没,扬威还在苦苦支撑,这时正在前往浅水区准备自救,结果被一艘军舰狠狠地撞了一下,定睛一看,原来是济远,方伯谦走得太急,竟然撞沉了扬威,这是方伯谦海战中唯一的战果——乌龙球。
  其实方伯谦的决定是带有冒险性的,因为联合舰队一直在等待聚歼孤舰的机会,济远这一跑,虽然有广甲跟着,可就广甲的战斗力而言,济远差不多也就是一艘孤舰,伊东祐亨不会放过这个扩大战果的绝佳机会。
此时战场上的拳手是9:5。
  联合舰队9舰,北洋舰队5舰。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4舰,本队5舰,主力战舰一艘未失。北洋舰队中军两舰:定远和镇远;右翼2舰:靖远、来远;左翼1舰:经远。
  致远沉没,广甲跑了,左翼四舰只剩下经远一艘。经远原本是与来远一个小队,可在乱战中大家都错了位,靖远与经远的位置发生了调换,原本在右翼的经远,结果跑到了左翼。
  经远成为战场上最危险的军舰。
  这是一艘落单的孤舰。
  此时经远面临两种选择,一是向济远学习,加入逃兵行列,二是留下来与四舰并肩作战,共抗强敌。撤退自然安全一些,留下来危险系数很高,济远撤退以前,军舰数量是9:7,现在是9:5,将近2比1,考虑战斗力的差异,情况还要糟糕。
  考验林永升的时候到了。
  林永升,生于1853年,福建侯官人,与邓世昌是同班同学,学习刻苦,成绩优异,是班里的尖子生,毕业后与刘步蟾、林泰曾、方伯谦等人一同被选送到英国留学,学习海军,回国后曾任炮艇舰长,1887年与邓世昌等一同去德国接船,后任经远舰长,此人经历与邓世昌极为相似,性情也如出一辙,这就注定他不会像方伯谦一样扔下战友一走了之。
  如果留下来,将是无比残酷的战斗。
  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第一反应是追击济远,可是一来距离有点远,二来方伯谦功夫着实了得,成竹在胸,动作很快,一下子就跑出老远,第一游击队追了一下,赶不上,它们不想远离主战场,于是放弃追赶济远,掉转船头一齐向落单的经远猛扑过来,四艘军舰将团团围住,并用猛烈炮火将其划出主阵之外,重演对付致远的那一招,以四攻一。
  在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,林永升表现出一名军人应有的冷静和勇敢,他指挥军舰机智地周旋于快舰快炮之中,经远不久就火势蔓延,中弹累累,却依然打得有声有色,就在这时,一枚流弹击中他的头部,林永升仆然而倒,大副(副舰长)、二副(第二副舰长)等指挥人员相继牺牲,经远群龙无首,其余四舰被联合舰队本队苦苦缠住,无力支援经远,广大官兵孤军苦战,依然士气高昂,直到军舰被击沉的那一刻。全舰两百多名官兵,只有十七人生还。
  邓世昌的绝唱刚刚煞尾,林永升又奏响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蓝海壮歌!中华儿女多奇志,铁血蓝海谱忠魂!
  好一双中华奇男子!
  说来也怪,邓世昌、林永升、方伯谦,学习经历、工作经历、职场升迁基本是一个模子,一个学校读书毕业,一个批次出国留学,都是副将级别的舰长,区别咋就这么大呢?
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不在于人生的经历与过程,而在内心的信仰与追求。无论成败得失,对错是非,历史都会记住他们。历史会记住邓世昌,林永升,也会记住方伯谦。历史就是这样公平,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记住不同的人。
  如果济远和广甲能够留在战场,左翼将不会是1:4,而是3:4,合济远与经远之力,与第一游击队周旋,以照后续战事的结果,可以推论的是,一协同作战,局面将会大大改观,不但林永升不会这般惨死战死,而且方伯谦能够救上自己一命。
 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,有些人自以为聪明得计,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。方伯谦抛弃了自己的战友,在生死考验前选择了逃跑,但是却也走上了一条可耻的不归路。有些事情,你一旦做了选择,就不会再有回头路。
  经远的沉没,宣告第二回合以北洋舰队以惨败告终,拳击场上变成9:4,北洋舰队将进入最艰苦、最危险的第三回合,稍有不慎,将全军覆没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7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此时战场上的拳手是9:5。
  联合舰队9舰,北洋舰队5舰。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4舰,本队5舰,主力战舰一艘未失。北洋舰队中军两舰:定远和镇远;右翼2舰:靖远、来远;左翼1舰:经远。
  致远沉没,广甲跑了,左翼四舰只剩下经远一艘。经远原本是与来远一个小队,可在乱战中大家都错了位,靖远与经远的位置发生了调换,原本在右翼的经远,结果跑到了左翼。
  经远成为战场上最危险的军舰。
  这是一艘落单的孤舰。
  此时经远面临两种选择,一是向济远学习,加入逃兵行列,二是留下来与四舰并肩作战,共抗强敌。撤退自然安全一些,留下来危险系数很高,济远撤退以前,军舰数量是9:7,现在是9:5,将近2比1,考虑战斗力的差异,情况还要糟糕。
  考验林永升的时候到了。
  林永升,生于1853年,福建侯官人,与邓世昌是同班同学,学习刻苦,成绩优异,是班里的尖子生,毕业后与刘步蟾、林泰曾、方伯谦等人一同被选送到英国留学,学习海军,回国后曾任炮艇舰长,1887年与邓世昌等一同去德国接船,后任经远舰长,此人经历与邓世昌极为相似,性情也如出一辙,这就注定他不会像方伯谦一样扔下战友一走了之。
  如果留下来,将是无比残酷的战斗。
  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第一反应是追击济远,可是一来距离有点远,二来方伯谦功夫着实了得,成竹在胸,动作很快,一下子就跑出老远,第一游击队追了一下,赶不上,它们不想远离主战场,于是放弃追赶济远,掉转船头一齐向落单的经远猛扑过来,四艘军舰将团团围住,并用猛烈炮火将其划出主阵之外,重演对付致远的那一招,以四攻一。
  在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,林永升表现出一名军人应有的冷静和勇敢,他指挥军舰机智地周旋于快舰快炮之中,经远不久就火势蔓延,中弹累累,却依然打得有声有色,就在这时,一枚流弹击中他的头部,林永升仆然而倒,大副(副舰长)、二副(第二副舰长)等指挥人员相继牺牲,经远群龙无首,其余四舰被联合舰队本队苦苦缠住,无力支援经远,广大官兵孤军苦战,依然士气高昂,直到军舰被击沉的那一刻。全舰两百多名官兵,只有十七人生还。
  邓世昌的绝唱刚刚煞尾,林永升又奏响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蓝海壮歌!中华儿女多奇志,铁血蓝海谱忠魂!
  好一双中华奇男子!
  说来也怪,邓世昌、林永升、方伯谦,学习经历、工作经历、职场升迁基本是一个模子,一个学校读书毕业,一个批次出国留学,都是副将级别的舰长,区别咋就这么大呢?
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不在于人生的经历与过程,而在内心的信仰与追求。无论成败得失,对错是非,历史都会记住他们。历史会记住邓世昌,林永升,也会记住方伯谦。历史就是这样公平,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记住不同的人。
  如果济远和广甲能够留在战场,左翼将不会是1:4,而是3:4,合济远与经远之力,与第一游击队周旋,以照后续战事的结果,可以推论的是,一协同作战,局面将会大大改观,不但林永升不会这般惨死战死,而且方伯谦能够救上自己一命。
 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,有些人自以为聪明得计,结果却往往得不偿失。方伯谦抛弃了自己的战友,在生死考验前选择了逃跑,但是却也走上了一条可耻的不归路。有些事情,你一旦做了选择,就不会再有回头路。
  经远的沉没,宣告第二回合以北洋舰队以惨败告终,拳击场上变成9:4,北洋舰队将进入最艰苦、最危险的第三回合,稍有不慎,将全军覆没。
大东沟决战的第三回合,从下午3点20分打到下午4点10分,历时50分钟,与第二回合的时间相同,但是战果却截然不同。这是最凶险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回合。
  从前三个回合来看,联合舰队对北洋舰队的攻击,第一回合的重点是右翼,第二回合的重点是左翼。经过的沉没标志左翼的全面崩溃,右翼剩余二舰与中军的定远和镇远,成为第三回合中联合舰队打击的重点。北洋舰队在第一阶段把攻击重点放在联合舰队的本队后卫,此后则不断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,军舰接二连三被击沉,处境越来越是艰难。
  第一回合北洋舰队被击沉两艘巡洋舰,第二回合被击沉两艘主力舰,一艘主力舰当了逃兵,战场上还剩下四艘主力舰:定远、镇远、靖远、来远。联合舰队第二回合一舰未失,还剩下九艘主力舰,本队五艘:三景舰松岛、严岛、桥立、巡洋舰千代田、铁甲舰扶桑,本队四舰:吉野、浪速、秋津洲、高千穗。
  9:4
  结论:力量悬殊。
  这不是一般的悬殊。至于悬殊到什么程度,用不着再来分析双方的技术参数,大家凭生活经验想想就能明白:打群架,9对4,是什么结果?
  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,联合舰队做了如下分工:舰队一分为二,本队截住定远和镇远,第一游击队截住靖远和来远。
  司令官伊东祐亨的意图非常明确:全歼四舰,完美收官!
  能不能成为流传千古、万人景仰的一代海军名将,最重要的素质并不是专业素养,而是心理素质。兵法上讲究胜不骄,败不馁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,才能对战场形势及敌我态势做出准确的判断,并从而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,如若不然,骄则冒进,馁则保守,都会错失战机,搞不好还会反胜为败。
  从这个角度来看,伊东祐亨离真正的名将还差得远,最多只能打个及格。他本来有机会全歼北洋舰队一举成名的,但是他没有抓住这个机会。在丰岛海战中第一游击队司令井坪航三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,看来联合舰队如同北洋舰队一样,并没有在战后进行深刻有效的战略战术反思。但是这并不代表联合舰队没有真正优秀的将领,只不过此时他还只是一名舰长。
  此人便是日后日本家喻户晓的“民族英雄”东乡平八郎,此时还只是浪速舰舰长,正在修炼中的他才是日本海军真正的一代名将,十年以后,他将在对马海峡表演日军海军史上最辉煌的胜利:以劣势兵力全歼俄国波罗的海舰队,使联合舰队成为日本海军的金字招牌。
  东乡平八郎什么时候实现了这种蜕变,不知道,但是推论起来,此人在黄海大战中一定学到了不少东西,海军将领的课堂只能是大海,是蔚蓝色的大海中那残酷的战场,是血腥的搏杀,是国运的较量,可惜北洋舰队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。
  历史就是这样残酷,一步输,步步输,关键性的一仗一旦打败,再想翻身就非常难,甚至永远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。
  黄海大战开打之前,伊东祐亨并没有足够的信心打赢北洋舰队,可是第二回合联合舰队重创北洋舰队,开始骄傲起来,让他产生一种错觉,他们认为这次一定能够全歼北洋舰队,彻底解决海上问题,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。
  伊东祐亨犯的错误其实是个非常普遍性的错误,每天都有无数人在重复这个事情:低估了别人,也高估了自己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8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伊东祐亨犯的错误其实是个非常普遍性的错误,每天都有无数人在重复这个事情:低估了别人,也高估了自己。

  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,一旦有一点成绩,就会忘乎所以,就会觉得天下老子第一。这就是人性。伊东祐亨还需要修炼。一个名将需要修炼的不只是登峰造极的专业水准,更重要的是超群绝伦的心力。只有内心无比强大,才有可能成为最出类拔萃的人。

  正因为如此,伊东祐亨才没有抓住第二回合中的一个绝佳机会。否则,黄海大战和北洋舰队的历史都将改写。

  第二回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,机会就隐藏在两个阶段交接的这一瞬间。

  第一阶段伊东祐亨的指挥没有问题,他亲率本队围攻定远和镇远,命令第一游击队围攻靖远和来远,一边是5比1,一边是4比1,伊东祐亨的意图非常明确,就是不让北洋舰队仅剩的四艘军舰抱团作战,以图分而歼之。

  北洋舰队能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挺住,经受住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,取决于靖远和经远两艘的表现。

  靖远和经远所受到的压力,比定远和镇远还要大。虽然第一游击队只有四艘军舰,但是战斗力比本队五舰更强大,致远和经远都是被第一游击队击沉的,第一游击队有足够的实力,在短时间内击沉北洋舰队任何一艘军舰。这是第二回合给北洋舰队最大的教训。而且靖远和来远根本不是姊妹舰,靖远是巡洋舰,来远是装甲巡洋舰,舰型、吨位、航速、火力都不相同,况且事先从来没有搞过小队编队训练,完全是临时搭伙的战友,配合起来并不容易。

  井坪航三现在面对的不是一艘军舰,而是两艘,不过他觉得问题应该不会太大,无非多花点时间而已,伊东祐亨也是这么想的,他希望第一游击队最好能够快点解决来远和靖远,以便能够与本队一起击沉定远和镇远。

  事实证明,他们都想错了,完全是一厢情愿的黄粱美梦。
来远舰长邱宝仁和靖远舰长叶祖珪面对凶悍的敌人,面临着很多种选择,每一种选择都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,推论起来,无非三种:

  一,各自逃跑;
  二,各自为战;
  三,联手作战。

  当然还有第四种选择,那就是各自投降或者集体投降,不过这种可能性毫无可能,连方伯谦都不愿意干这种事情,邱宝仁和叶祖珪怎么可能屑于做这个孬种呢!
  前面两种都是死路一条,先逃的也许能多活一阵,剩下的那艘很快就会被击沉,逃掉的那艘也会被追上。各自为战的结果,孤军奋战的经远和致远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。
  只有第三条路也许还有活路。这是唯一的希望。

  邱宝仁和叶祖珪显然从致远和经远的沉没中看到了凶险,也洞悉了联合舰队的险恶用心,他们选择了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,这对身处绝境的兄弟舰长,表现出让人惊叹的默契与机智,始终不离不弃,保持着恰当的距离,互相扶持,火力支援,浴血苦战,但终因寡不敌众,两舰都身受重伤,最危险的时候已经接近悬崖的边缘。

  来远中弹多达200多颗,体无完肤,就像一个马蜂窝,由于下濑炸药的巨大燃烧力,军舰还起了猛烈火灾,十多间舱房被烧毁,整个军舰完全陷入一片火海,官兵们一边灭火,一边还击,机舱内的温度高达200多度,抢进去灭火的官兵出来的时候一个个焦头烂额,头发眉毛已经全部被烧掉,成了一个个“和尚”,军舰尾炮已经被毁,只有舰首主炮还能用,在如此危险艰难的局面下,来远舰依然英勇异常,因为装甲比较厚,还经常替靖远打掩护。

  靖远打得也非常英勇,中弹多达100多颗,好来远好不了多少,但是由于装甲较薄,靖远的伤势更严重一些。水线位置遭到打击,军舰开始渗水,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漏洞,将有沉没的危险,可是如果全力抢修,又无法回击敌舰,依然会有被击沉的危险。这是一个两难命题,也是一个残酷的考验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8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从军事角度来说,叶祖珪和邱宝仁面对的,基本上是一个死局。
  能不能解开这个残局,绝处逢生,不只是关系到靖远的命运,也关系到来远的命运,还有定远和镇远的命运,也关系到整个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。
  考验靖远舰长叶祖珪的时候到了。
  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!
  这就是叶祖珪当时面临的处境。
  人在江湖漂,哪能不挨刀,作为一名军人,总是要接受这样的考验,只有那些经历过实战的将领才会明白,战场瞬息万变,危险无处不在,那些军事理论课和军事理论著作根本帮不上忙,那些条条框框和实战案例,都不会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,这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的军事素养、临机应变和判断能力来解决。
  叶祖珪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出了一个奇怪的选择,充分地证明了他是一个优秀的海军将领。这个选择虽然英明,但在当时却让定远和镇远产生了误会。
  定远和镇远此时正被联合舰队本队五舰围攻,压力比靖远和来远还大,伊东祐亨命令舰队紧紧地缠住刘步蟾和林泰曾,以防他们支援靖远和来远,定远和镇远是同型的姊妹舰,舰大炮猛,装甲超厚,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在一起搭伙,刘步蟾和林泰曾配合起来非常默契,他们凭借战舰的优势与良好的协同,总算抵抗住了日舰的疯狂进攻。
  在强兵的围攻打压下,自顾不暇的他们根本分不开心,也腾不出手来火力支援靖远和来远,只能寄希望于叶祖珪和邱宝仁先顶住,再寻机四舰会合并肩对敌,可是没想到靖远和来远竟然在他们的指挥离开了战场!
  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,只见靖远舰长叶祖珪竟然打出了一个奇怪的旗语:西驶!来远舰长邱宝仁很有默契,立马掉头向西疾驶,抢在前面开路,叶祖珪赶紧跟上,两艘军舰竟然冲出了第一游击队的包围圈,向西边跑了!
  济远跑了,广甲跑了,致远沉了,经远沉了,现在竟然连靖远和来远也跑了!
  刘步蟾和林泰曾望着一下子显得空荡荡的战场,胸腔里冒出一股莫名的怒火,背脊生出一股刺心的寒意。
  被本队缠住的定远和镇远,只能睁睁睁看着自己被战友无情地抛弃。
  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由他去了。
  就在此时,一个足以改写战局的机遇出现在联合舰队面前,值得庆幸的是,伊东祐亨并没有抓住这个机遇,否则北洋舰队将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。
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由他去了。
  就在此时,一个足以改写战局的机遇出现在联合舰队面前,值得庆幸的是,伊东祐亨并没有抓住这个机遇,否则北洋舰队将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。
  第一游击队司令官井坪航三率队追赶靖远和来远,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对此表示了默认,然后自己率领本队继续围攻定远和镇远。
  一个绝世良机,就此轻易错过。
  在黄海大决战中,如果说邓世昌的冲锋是北洋舰队避免全军覆没的拐点,那么这一刻则是北洋舰队避免全军覆没的第二个转折点。
  因为隐蔽,所以常常被忽略。然而指挥官的真实水平就在其中。
  还原真相的时候到了。
  如果井坪航三不去追击来远和靖远,或者伊东祐亨不同意他这么做,而是合第一游击队与本队之力全力围攻定远和镇远,这场旷世海战的结局将会完全改写。联合舰队九舰合击,就算定远和镇远再能打,估计也会被打沉,这样一来北洋舰队算是完了,至于来远和靖远,大可回头再追,就算追不上,也成不了气候。
  从第一游击队开始追击的那一刻起,联合舰队就失去了在大东沟全歼北洋舰队的可能性。
  其实靖远和来远根本就没有打算逃走,他们早就下定决心要与日舰决一死战,他们不会弃定镇二舰于不顾。来远和靖远一前一后往西疾驰,来到大鹿岛。
  井坪航三见状大喜,后面就是陆地,看你往哪里跑?于是赶紧命令同伴上前围攻,不过很快井坪航三就泄气了,这时他才醒悟靖远和来远的舰长原来是两位高人,他们并非是要弃舰上岸,而是找到了克制第一游击队围攻的最佳法门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机械荟萃山庄 ( 辽ICP备16011317号-1 )

GMT+8, 2024-11-23 20:11 , Processed in 0.102856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