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荟萃山庄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楼主: 迷茫的维修

甲午海战,以日军逃跑而收官!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9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叶祖珪和邱宝仁并没有弃舰登岸逃跑,而是调转船头,背靠浅滩,将舰首指向海面,用舰首重炮向日舰射击。
  这一招真是太绝了。
  一来日舰害怕搁浅,加上慑于舰首重炮的威力,所以不敢过分靠近;二来第一游击队再也无法游击,只能在海面上游来游去远远地炮击,威力顿时锐减。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,靖远和来远抢得了地利,形势马上逆转,他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,一边抓紧救火,一面抢修漏洞,总算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。
  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战法,从当时的战局来看,这也是唯一有效的战法,非常人所能为之也!在这种紧要关头,没有过人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,是想不出来的。由此看来,叶祖珪和邱宝仁的战术素养的确远在伊东祐亨和井坪航三之上。
  还是来介绍一下叶祖珪、邱宝仁的经历,从中应该能够找到我们所要的答案。
  叶祖珪是福建闽侯人,家中有九个兄妹,他排行老三,因为家境贫寒,他被迫放弃了科举考试, 1867年考进福州船政学堂,与刘步蟾、林泰曾、邓世昌、林永升成了同班同学,学习军舰驾驶,也就是管轮班,毕业后被选派到英国留学,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,学习刻苦,成绩优异,立志报国,才华出众,回国后担任蚊子船镇边炮艇舰长,后与邓世昌一同接舰,任中军右营副将,担任靖远舰舰长。
  邱宝仁与叶祖珪是老乡,他的经历有点差别,在福州船政局他们是同学,不过毕业后他没有出国留学,而是留下来继续担任舰长,虽然没有出洋渡金,但却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,后来又与邓世昌、林永升、邱宝仁一同去英德接舰,算是出国进修了一回。在这次接舰中,邱宝仁的任务最有挑战性,他除了管带来远外,还要负责把左一鱼雷艇带回国,身兼两舰舰长的他,肩上的担子比其他三个舰长更重一些,但他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,所以事后得到李鸿章的大力表扬,破格提拔做了主力舰来远舰舰长,后被奏任为右翼左营副将。
  从刘步蟾、林泰曾、邓世昌、林永升、叶祖珪、邱宝仁的表现来看,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,能够帮助我们修正对洋务运动、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一些误读。
  一,说明晚清海军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肯定。这六个人都是北洋舰队主力舰舰长,在这次海战中,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,无论是气节还是专业素养,都堪称世界一流水准,与他们经历完全相同的方伯谦,虽然人品为人所不耻,但是客观来说专业素养也是不错的。所以说呢,“国内培养—出国留学—回国实践”这种海军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很成功的。
  二,说明了左宗棠的远见卓识。这些人都是他当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里出来的高才生,李鸿章创办北洋舰队,第一流的高层指挥都是出自这个学校。
  三,说明李鸿章的眼光不错。这些人都是他亲自从福州船政学堂里捞出来的,除了方伯谦有点问题之外,其他人都看得很准,这是要点功夫的,李鸿章还真不是浪得虚名。即便是方伯谦,当年也是不错的,后来出现的那些问题,当年也没有写在脸上。毕竟伯乐和算命先生是两码事儿。
  叶祖珪和邱宝仁用机智和协同,成功地宣告联合舰队分而歼之这个阴谋已经破产一半,就在同时,与伊东祐亨激战的刘步蟾和林泰曾宣告了这个阴谋的彻底破产。

击沉定远和镇远,是日本海军多年以来的梦想。准确来说应该是十八年,也就是长崎血案发生的那一年。
  联合舰队的这些官兵,都是在玩捕捉定远和镇远这个游戏中长大的。可是这时候他们才发现,游戏终归是游戏。
  因为定远和镇远比他们想像中的更加强大。
  要想击沉远东第一舰,只有一个办法。那就是比他们更强大的军舰。一是吨位更大,火炮更大,二是航速更快,装甲更厚。
  这就好比要想击败一百八十公斤的拳手,就只能用二百公斤级的选手。只有打击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更强,才能击倒对手。
  日本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,可是他们却做不到,原因很简单,因为他们既没钱,又没技术,既不能买,又不能造。
  日本虽然搞了二十几年的改革,也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整体上并不强大,要说强大的话,那是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之后的事情了。
  为了能够拔掉眼中钉,日本人想了一个既省钱又实惠的办法。但是事实证明,这是一个拙劣而愚蠢的办法。
  这就是前面说过的三景舰。
  早在1886年,也就是长崎血案后,日本准备建造一艘9000吨级的铁甲舰,外加一艘4000吨的铁甲舰,以及6艘海防舰,专门用来对付定远和镇远。可是九千吨级的铁甲舰,价钱是387万日元,相当于两百多万两白银,比日本一年的海军军费还要多,也就是说,日本根本买不起这么大的军舰,于是只好建三景舰。
  日本人是这么想的,你弄两个180公斤级的是吧,咱弄三个120公斤级的!
  伊东祐亨之所以用本队来对付定镇二舰,是因为他相信三景舰能够创造奇迹。因为三景舰配备了320毫米口径的巨炮,他相信一定能够击沉定远。
  可是五个小时打下来,情况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。三艘军舰,三门主炮加起来,一共只打出去十三发炮弹,全是空靶,倒是旗舰松岛吃了定远两枚巨弹,如果不是这两发炮弹质量有问题的话,早他娘的被打沉了。
  三景舰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,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。
日本人是这么想的,你弄两个180公斤级的是吧,咱就弄三个120公斤级的!
  伊东祐亨之所以用本队来对付定镇二舰,是因为他相信三景舰能够创造奇迹。三景舰配备了320毫米口径的巨炮,他相信一定能够击沉定远。
  三景舰的确创造了奇迹,不过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迹。它们在黄海大战中的表现,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,其程度足以让人吐血。
  打了五个小时,三艘军舰,三门主炮,总共才打出去十二发炮弹,也就是说三艘军舰加起来,平均一小时还不到一发,而且这十二发炮弹全部脱靶。相反,倒是旗舰松岛吃了定远两枚巨弹,如果不是这两发炮弹质量有问题的话,早他娘的被打沉了。
  三景舰的表现,实在让人非常失望,也难以理解。
  整整一天,松岛打了三发,桥立四发,严岛五发,这个成绩,算是相当丢人了。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慢成这个样子啊?
  不是他们不想快,而是快不起来。原因有仨。
  一是炮弹太大了。320毫米的炮弹,重量近千斤,装的时候得用吊机才行。装一发炮弹进去,得折腾老半天。
  二是炮管太大了。整座炮有六十六吨重,加上炮弹,要是转动快了,搞不好会翻船。打一炮,只能慢慢调整。
  三是训练太少了,这个更花时间。不是日本人懒,也不是他们心疼钱,而是不能训练。设计师白劳易告诉日本人,三景舰的炮弹初速,在射击120发到140发后,就会下降,也就是不能获得设计初速,三景舰的设计初速是700米每秒,在理论上刚好击穿定远和镇远的铁甲,所以三景舰都进行了限制性射击训练。松岛因为有备用炮管,训练稍多一点。在甲午战争之前,严岛只搞过一回训练,桥立的射击训练次数为零。
  训练得少,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,一是打不准,二是打得慢。黄海大战之前,三景舰曾经到威海骚扰过一次,对准岸上目标开了几炮,没有一发打中,固定靶都搞不定,移动靶就更不用说了。那些炮手基本上是第一次开炮,当然手生得很。
  由于缺乏训练,三景舰还有一个设计意图也落空了,那就是战术配合。日本人当初想修炼一种三舰合一的战术,专用来对付定镇二舰小队战术。
  如果你仔细看一看三景舰的照片,你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39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家知道,那时候主炮一般都装在舰艏,这样才能在进攻中发挥威力,北洋舰队都是这样的,可是三景舰却不是这样。严岛和桥立正常,主炮装在船头,不正常的是松岛,它的主炮安在舰艉。把主炮装在船尾,难道是想在逃跑的时候来一个拖刀计?
 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我开始查阅资料,希望能够揭开这个谜底。
  在找到答案的那一刻,我不禁笑了,同时想起了一句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名言: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,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。
  按照设计师白劳易的想法,三景舰这样的海防舰本来是要造四艘的,两两组合成两个小队,一队对付定远,一队对付镇远。具体的打法是一前一后夹攻,主炮一个放前一个放后。可是后来由于资金不够,四艘变成了三艘,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怪样子,在军舰史上算是一个怪胎。
  两小队战术搞不成了,那就练习三舰群阵吧。可是根本没法练,因为三景舰在很长时间里都凑不齐,等凑齐了没多久就打仗了,根本没时间练习所谓的战术。
  严岛是1889年7月在法国土伦地中海船厂下水的,1891年11月离港启航回国,可是直到第二年5月才到达日本东京品川港,在路上整整折腾了半年多。在印度洋的时候,严岛出了大问题,锅炉水管严重漏水,法国工程师都没有办法,结果在这里修了三个月才动身。
  有了严岛的教训,松岛的情况要好一点。松岛是1890年1月下的水,1892年7月启程回国,10月抵达佐世保港,编入常备舰队服役,成为常备舰队的旗舰。可是松岛也有质量问题,锅炉和主机也是小问题不断。
  情况最糟糕的是桥立。
桥立名为国产,实为组装,主机、锅炉、钢板和火炮这些大件都从法国进口,所以它的建造速度在三艘舰里是最慢的,直到1891年3月才在横须贺厂下水,直到1893年才完成了舰体工程,只剩下舰载武器系统安装这个最后环节。
  麻烦就从这里开始。
  1893年6月,桥立准备安装主炮,可是把主炮弄过来,发现根本没法装。这门炮重六十六吨,日本没有这么大的吊机。没办法,先造吊机吧。可问题是横须贺厂造不了,能造的只有吴海军工厂。那就赶紧加班加点造吧,吊机造好了,新的麻烦又来了,这么大的吊机,根本没法弄到横须贺去。无奈之下,只好把火炮和军舰一古脑全都拖到吴海军工厂,这才完成最后的安装工作。
  这么来回一折腾,直到1894年3月桥立才下海试航。真正的麻烦终于来了。试航途中,两个锅炉发生了蒸汽泄漏事故,那就换吧,进口,安装,看来还得折腾几个月才能下海了。可哪里还有时间,日本人急着要打仗,根本等不了,没办法,先凑合着用吧。1894年6月,残疾军舰桥立正式服役,7月编入联合舰队,正式投入战争。火线上岗的桥立连射击训练的时间都没有,哪里还有练习什么三舰群阵的功夫?在黄海大战中,桥立只能用剩下的四个锅炉驱动,所以航速大打折扣,这也是伊东祐亨为什么要把联合舰队分成本队和游击队的原因。否则,在三景舰的拖累下,第一游击队的速度和机动性根本发挥不出优势。
  三景舰的问题明显比北洋舰队多,松岛的情况稍好一点,做了联合舰队的旗舰,可是在黄海大战里被打得最惨的也是它。那时候还是英国和德国的军舰造得好一些,李鸿章还算懂行。
  尽管三景舰一身的毛病,可是那三门巨大的主炮总是极大的威胁,虽然说打得不准,可难何不出意外歪打正着啊,何况扶桑虽然是老式铁甲舰,可好歹也是铁甲舰。真正的威胁还是那些速射炮,三景舰上就装有三十五门速射炮,据统计,这些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,五个小时里打了1657发炮弹,平均一个小时300多发,每艘军舰平均打了一百多发,每门炮打了近五十发。其他那些军舰装备的46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,一共发射了2322发,每门平均近五十发。
  既然说到了速射炮,在这里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假设。如果北洋舰队也能装备大量的速射炮,以联合舰队那种装甲水平,早就有几艘军舰喂鲨鱼了。可是历史没有如果。从来没有。
  打个比方来说的话,北洋舰队用的是重型步枪,联合舰队用的是轻型机枪。对于机关枪,躲是很难的,办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穿上防弹衣。定远和镇远最终之所以没有被击沉,说到底还得感谢李鸿章,正是他的先见之明让日本苦苦追求了近二十年的梦想最终变成炮影。
  据战后统计,定远和镇远中弹均多达一千余颗,整个军舰被打成了筛子,可就是不沉。日本人傻眼了,怎么刀枪不入呢,敢情你练过铁布衫啊?!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40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李鸿章当年为何对铁甲舰那么着迷,为何要费尽心机进口铁甲舰了,三百五十六毫米的重装甲,这样一件超级防弹衣,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打过去只能给它挠痒痒,打了一天,定镇二舰全是皮外伤,没有伤筋动骨。
  可是定远和镇远最终还是遇到了大麻烦。还是老问题,火灾。
  定远和镇远都起了大火,军舰成了火舰,从纯技术角度来说,下濑炸药的威力的确不赖,定远和镇远虽然不怕那些速射炮,但却不是孙猴子,也怕火烧,官兵们既要救火,又要驾舰躲避,还要开炮还击,忙得不可开交,这样下去恐怕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击沉的命运,装甲再厚,如果没完没了地打下去,迟早也会被打沉的。
  联合舰队上的敌人们开始露出邪恶的笑容,虽然他们钦佩两舰的精神,但是他们更加相信,照这个样子下去,定远和镇远沉没只是时间问题。
  虽然不能打沉你,可是烧也要烧沉你。
  可是这一次他们又错了。他们低估了定远和镇远,更低估了北洋官兵,真正挫败他们这个妄想的,是刘步蟾和林泰曾。
  在他们的身上,有一种东西叫做勇气。正是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,让他们最终战胜了强大而凶狠的敌人。
说来也巧,这对姊妹舰舰长也是老乡,都是福建侯官人。北洋舰队的主力舰长中,福建人占了多数,实在是给家乡长了脸。
  天下英才云集,福建何其多哉!
  在生死攸关、国运沉浮的关键时刻,这两位老乡配合默契的程度,丝毫不亚于另一组老乡叶祖珪和邱宝仁。从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来说,刘步蟾和林泰曾恐怕还要更胜一筹。
  刘步蟾和林泰曾是北洋舰队的二号和三号指挥官,除了丁汝昌就轮到他们了。他们的威望和素养自然无需多说,在我看来,更让人钦佩的应该是他们的胸怀。作为留学生中最优秀的人才,他们并没有因为屈居丁汝昌之下而丧失斗志,而是用不屈的战斗扭转了舰队的命运。
  左翼总兵刘步蟾与右翼总兵林泰曾的经历惊人的相似,他们同期入学,同期毕业,同期留学,同时担任蚊子船舰长,同时担任撞击巡洋舰超勇和扬威舰长,同时担任定远和镇远舰长,同时做到总兵,官居正二品。他们不但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,而且治军严明,所以他们手下的官兵士气旺盛,战斗力强,这是名将的共同特征。正如《亮剑》当中说的那样,一个将领的气质,往往会影响整个部队的气质,刘步蟾和林泰曾这两个人身上都有古代烈士之遗风,早在黄海大战之前,他们都已经立下与舰共存亡的决心,并以此誓言激励全体官兵。与邓世昌、林永升他们一样,这些出身贫寒,饱经苦难的少年,在求学期间就立下了报效朝廷,捍卫海疆的伟大理想。
  现在是实现理想的时候了,黄海是属于他们的舞台。在这个美丽而而辽阔的舞台上,他们用自己的尊严捍卫了中国海军的尊严。
  邓世昌、林永升为了这个梦想,勇敢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他们实践了自己的诺言,他们属于那片蔚蓝的大海。现在轮到刘步蟾和林泰曾了。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战斗将更为激烈和残酷。
在刘步蟾和林泰曾的指挥下,定远和镇远展现出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在熊熊大火之中,广大官兵保持着冷静、沉着、机智、灵活,虽然伤亡惨重,但是战斗仍然在顽强地进行着,他们一边灭火,一边勇猛还击。在这个危难的时刻,定远和镇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队形和合适的距离,互相支援,互相掩护,联合舰队本队虽然凶悍,却无可奈何,战事出现激烈的胶着。接下来,将是书写奇迹的时刻。
  在这些官兵中,有很多只是普通的水手,在遭遇强敌入侵的情况下,他们用生命捍卫着正义和尊严,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,却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大海。他们都是伟大的民族英雄,每一个人都是。
  刘步蟾和林泰曾知道,在这种北洋舰队极为不利的局面下,要想转败为胜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给敌舰以致命一击,而且最好是旗舰松岛!
  他们一边与敌人周旋,一边耐心地等待机会。机会终于来了,逮到机会的是刘步蟾。正在难分难解之际,定远一声怒吼,战局为之改观。
  定远这记怒射,正中联合舰队旗舰松岛。这一炮打得相当的准,正中松岛右舷下甲板,舰体上出现一个巨大的炮洞,令人触目惊心。这是一发开花虚心炮,到底还是空心的好用,这次爆炸威力相当不错,炸毁了第四号速射炮,还把左舷炮架全部摧毁,但是这一炮的真正威力暂时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。
  真正的杀伤力,来自于第二次爆炸。这是一次连环爆炸。第一次爆炸还没有收尾,第二次爆炸又开始了。
  只听见松岛甲板处传来一声巨响,犹如山崩地裂,又如万雷齐鸣,烈焰腾空,烟雾迷茫,舰体随之发生剧烈震荡,继而倾斜,这一炮的威力实在太大,据战后统计,日本官兵伤亡八十四人,尸体狼藉,有的掉进大海,有的散落甲板,骨肉与鲜血齐飞,哀号与痛哭齐鸣,死亡的气息四处飘荡,散发着刺鼻的恶臭,熊熊大火吞没了整个军舰,伊东祐亨全力指挥扑火,连重伤员都被叫过来帮忙,可是在海风的推波助澜下,大火一时没有被扑灭的迹象,松岛面临着沉没的巨大危险。
  刘步蟾和所有官兵们被这一幕惊呆了。联合舰队的那些日本人也被炸懵了。真是奇了怪了,一炮双响?
当然不是。那时候还没有这种先进的双胞胎炮弹。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日本人自己。
  下濑炸药。
 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作孽不可活,用在这里最为恰当不过。原来是定远发射的炮弹爆炸后,引起了松岛甲板上的弹药殉爆,这些炸弹装填的都是下濑炸药。前面说过,这种炸药的精髓就是比较下作,比较阴狠,易燃性极强既是它的优点,也是它的弱点,日本人终于尝到了苦头。
  真是活该。
  松岛惨不忍睹,由于死伤十分严重,实在找不到人,连军乐队都被拉来充当炮手,反正军乐队留着也没什么用了,凯歌是没希望奏了。
  伊东祐亨成了消防队长,指挥官兵集体灭火,花了半个小时才把大火扑灭。火是灭了,可松岛也差不多废了,舰上设施全部报销,320毫米主炮无法发射。曾经嚣张不可一世的松岛,此刻已经丧失了战斗力,无力再战。
  定远绝地防守反击,一击奏效,伊东祐亨这时终于意识到,在整个决战中自己一直在犯一个极大的错误。定远和镇远这样的对手,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。这就好比在擂台赛上的超级拳王,虽然身处几个重量级拳手的围攻,出拳很少,挨拳很多,看起来似乎支持不了多久了,可是他冷不丁上来一记重拳,就能把你彻底击倒。
  一锤定音。
  定远和镇远就是这样让人防不胜的超级拳王。
  在事实面前,伊东祐亨不得不承认,击沉定远和镇远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。而定远和镇远什么时候打出重拳,谁也预料不到。
  这是一个冒险的游戏,这是一支可怕的舰队,还是见好就收吧。伊东祐亨挂起信号旗,命令各舰自由运动。你可千万别被他忽悠了,他说的这个“自由运动”,并不是要本队各舰打游击,而是一个暗号。在这个暗号的背后,隐藏着日本人的性格和他们的文化心理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41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并非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动辄切腹的武士。伊东祐亨发出的这个“自由运动”的信号,其实是联合舰队的一句“黑话”,意思是大伙赶紧溜,至于怎么溜自己看着办,所以叫做自由运动,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不拘一格逃跑。看来日本人还是很要面子的,连逃跑都说得这么文绉绉,不服都不行啊。
  如同一个人的气质往往体现在举手投足的细微处一样,一个民族最深层的文化,往往反映在一些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细节上。日本人对历史的态度,一直是一个让人比较头疼的问题,他们总是习惯于选择性遗忘和记忆。
  上面讲的这个“黑话”,就是日本人的民族特色之一,不过与后面要讲的这个事儿比起来,黑话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  其实在第一回合日本人就已经玩过这一招。第一回合联合舰队与北洋舰队差不多算是打了平手,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迂回邀击北洋舰队右翼第二小队超勇和扬威,北洋舰队主力抓住联合舰队本队后卫一顿狂揍,两支舰队表现都不错,都能抓住对方的弱点予以打击,可是在日本人笔下,事情完全变味了,在《日清战争实记》这本日本人写的战地长篇纪实报道中,这一事实严重失实,北洋舰队被描述成不敢与日军主力舰决斗,只敢以主力舰欺负日本小舰弱舰的胆小鬼形象,而第一游击队则被描绘成讲策略有谋略的军事家形象。
  每每读到此处,感受都极其复杂,感觉就像吞了一只苍蝇。在下读史多年,好歹不算孤陋寡闻,在篡改历史方面,虽然见过不要脸的,但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!
  这就是日本人的一个坏习惯,今天部分日本人还保持着这个民族特色:任意篡改历史。历史在他们手里,完全成了任其打扮的小姑娘。他们拿着各种化妆品,又是打底,又是描眉,把真实的历史整得面目全非。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抬高自己贬损别人,并且还要把这种歪曲毒害他们的下一代,这种用心是极其阴暗的,用一句比较历史的话来概括的话,就是早已为人所不耻的“民族优越论”。
  不可否认,一个民族是要有自尊感和自豪感的,但要是宣扬什么“种族优越论”纯粹是扯淡。一个健康的民族,绝不会把自己的自己建立在污蔑和贬低其他民族的基础之上。无数历史事实早已证明,凡是打着民族优越论旗号的民族,最终都是要栽大跟头的。在这个问题上,日本人是希特勒的老师。
  一个误人子弟、遗毒后世的庸师。
在《日清战争纪实》一类的日本历史书,甚至是官方文件中,故意篡改历史,对内说黑话,对外说假话的恶劣行径,几乎贯穿了整个黄海大战,准确来说应该是整个甲午战争,甚至是全部的中日战争史,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日清战争。
  在对第四回合的篡改,日本人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。松岛发出“各舰自由运动”的旗语后,自己首先竭力摆脱定远和镇远,率先“自由运动”,其余四舰也随之“自由运动”,纷纷向东南夺路逃逸,海战开始进入第四回合。
  这是大东沟决战的最后一个回合,从下午4点10分到5点30分,历时80分钟。这一回合战斗仍然激烈,双方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较量,都已经筋疲力尽,最后的决胜阶段终于来了,北洋舰队虽然损失惨重,但仍有机会扳转局面,联合舰队虽然旗舰受到重创,也仍有机会继续扩大战果,前景依然扑朔迷离。
  松岛率领本队向东南逃逸之后,刘步蟾和林泰曾率舰追击,伊东祐亨此时已经明白要想击沉定远和镇远基本没有可能,但是也不至于还要纠缠不休,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两艘军舰竟然会如此强悍,定远和镇远开足马力,显示出必战之心,万钧之力,伊东祐亨逃跑计划搁浅,无奈之下只好回身勉强应战。
  定远和镇远此时士气更加高涨,大发神威,大东沟决战最激烈的炮战出现了,镇远射出了四十八发,定远也不甘落后,两舰将整天压抑的怒火狂泄而出,联合舰队再次遭到重创,旗舰松岛复伤之下情形更惨,甲板设施被摧毁殆尽,变成光秃秃的一片废墟,护炮钢甲也被击碎,水线以下被击中数弹,包括炮手在内的官后残余惨重,其余各舰也受到或重或轻的创伤。
  在定远和镇远的强大打击下,联合舰队已经呈现出败象,如果松岛能早一点遭到重创,战局或许早已改观,就在此时,战场的天平再次向北洋舰队倾斜。
  下午5点左右,令人振奋的一幕再次出现:靖远和来远顺利归队。叶祖珪和邱宝仁凭借地利,一面抗击第一游击队的遥击,一面加紧灭火堵漏,经过全舰官兵的努力,终于顺利扑灭大火,成功修复漏洞,两舰都已恢复战斗力,于是全力冲破第一游击队,赶到原作战区域与定远和镇远会合,此时正好加入追击序列。靖远舰副舰长刘冠雄向舰长叶祖珪提了一条建议,使战局进一步朝着有利于北洋舰队的方向发展。
刘冠雄提议靖远挂起帅旗,代替定远旗舰发号司令,组织兵力打击联合舰队。在没有得到长官授命的情况下,擅自挂起帅旗不但有越权之嫌,更重要的是挂起帅旗就意味着一份责任,自己有指挥舰队的魄力和能力吗,一旦弄巧成拙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,如何向上向兄弟们交代?!
  正因为如此,定远信号装置被摧毁之后,北洋舰队就一直没有谁胆敢挂出帅旗,各舰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,导致频频被联合舰队得手,这个教训是深刻的,没有主心骨的盲战应该休矣,一人声名何足道哉,升旗!
  想到决战大局,想到痛歼日舰,想到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们,叶祖圭不再犹豫不决,不再瞻前顾后,他毅然命令升起帅旗,命令舰队变阵绕攻联合舰队,同时命令港内各舰出海助战,很快,平远、广丙、福龙、左一四舰前来归队,不久连港内的镇南和镇中两艘炮艇和右二、右三两艘鱼雷艇也出港前来助战,定远和镇远在前,平远各舰尾随靖远排成鱼贯单纵队,向联合舰队攻击前进,声势浩大,气势逼人。
  伊东祐亨傻眼了,气贯长虹的北洋舰队让他看到一种他一直忽略了的东西,这种东西叫做士气,叫做亮剑的精神,也看到了北洋舰队的灵魂,他终于明白这样的舰队你可以击败他,但是不能轻视他。如果掉以轻心,一天来的战果也许即将化为乌有。
  战至下午5点半,太阳西沉,暮色苍茫,辽阔的大海很快就要陷入无边的黑暗,像一个巨大的幽灵即将吞没一切,伊东祐亨望着伤痕累累的联合舰队,还有正在逼近的北洋舰队一副拼命的架势,终于再次做出一个很伤面子的决定,为了避免误会,这次他没有再说黑话,直接就挂出了“停止战斗”的旗语,准确来说意思是“赶紧逃跑”!
  日本人还是不地道,真是死要面子。
  北洋舰队开足马力狂追,开出数海里之后,终于望着远去的联合舰队逐渐消失在大海的边缘,联合舰队逃起命来也很专业,联合舰队本队平均航速稍在北洋舰队之上,但是由于舰龄普遍较轻,加上逃跑心切,这才没能追赶得上。
  定远和镇远清点弹药,定远还剩三发炮弹,镇远还剩两发炮弹,北洋舰队弹药配备一直不足,适才一阵炮击,差点打光了家底,既然追究不上了,算你命大!
  大东沟一战,北洋舰队被打败了是事实,但是联合舰队率先逃离战场也是事实,这就是历史的态度,但是日本人写的战时报道书《日清战争纪实》却再次无视历史,完全颠倒黑白,信口雌黄。
  书中说联合舰队一直尾追北洋舰队,一直追到威海卫!
  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,因为北洋舰队当晚根本没有去威海卫,而是去了旅顺,日本人因为过早地逃离了战场,对北洋舰队的行踪毫不知情,只好自作主张地替北洋舰队安排好行程。
  一个无耻的人,总是不会忘记抓住一切机会往别人脸上抹黑,同时还要不顾一切地往自己脸上帖金。
  评语,两字而已:无语。
  无耻者无畏,多说也是枉然。一个真正强大的人,不会隐瞒自己的历史,也不会刻意美化自己来加分。对于一个明白人来说,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掩耳盗铃,欲盖弥张。
  北洋舰队停止了追击,联合舰队终于顺利逃脱,被扔下的第一游击队仗着航速快,也到6点才追上本队,直到7点15分,惊魂未定的伊东祐亨这才命令舰队停下来,从松岛转移到桥立,以桥立为旗舰,命令松岛返港修复,率余舰鱼贯向东而去。
  历进将近五个小时的激烈海战终于结束了,北洋舰队开始整队返航,丁汝昌为首的北洋舰队官兵们的心情是沉重的,出港口时的十八艘大小军舰,现在只剩下十二艘,大家都沉默着,面色沉重而肃穆,在夜色茫茫的大海上,定远和镇远开路先行,其余各舰尾随着向旅顺驶去,驶向他们温暖的家。
  最揪心的也许不是丁汝昌,不是北洋舰队返航的这些官兵们,而是没有参战的李鸿章,他在等着前线的消息。方伯谦就在这个时候自己撞上了枪口。一个争议长达百年的冤案就此拉开序幕。在我看来,这种争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,而其中隐藏的那个惊天秘密也令人遗憾地被忽略了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43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 陆军打海军

  1895年1月30日,日军对威海卫发动了进攻。攻占威海卫的目的,就是彻底消灭北洋舰队,令人奇怪的是,前来攻打的部队并不是海军,而是陆军。
  要想弄清事情的原委,还得从黄海大战说起。
  黄海大战虽然重创了北洋舰队,但是联合舰队并没有能够全歼北洋舰队,为了彻底控制制海权,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,日本决定继续对北洋舰队发动攻击。
  可是联合舰队发现,单凭海军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。北洋舰队此时正在旅顺维修,而联合舰队根本无法打下旅顺。这个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的基地,两岸布满了威力巨的海岸炮,全是德国克虏伯大炮,如果从海上正面进攻,先全军覆没的将不是北洋舰队,而是联合舰队。
  北洋舰队躲在旅顺不出来,怎么办?
  办法还是有的,日本决定用陆军来打。
  用陆军打海军,有没有搞错?
  你可能会问,难道日本的陆军像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一样,偷偷游进旅顺,然后把北洋舰队的船底凿穿,把它们弄沉了?这当然是不可能的,因为这里铁甲舰,不是木头船。
  但是日本最后的确做到了,事实证明,日本用陆军来打中国的海军,不但可能,而且是唯一的可能。我要告诉你的是,北洋舰队最后全军覆没,并不完全是联合舰队的功劳,绝大部分应该算到日本陆军头上。
  趁着海战还没有打响,先喘口气,说说陆战。
  平壤失守之后,叶志超以超速度向北狂奔,一日数百里,连弃安州、定州等战略要地不守,一口气跑到鸭绿江畔的义州,抵达国境线,把整个朝鲜拱手让给了日军。朝廷火了,革了叶志超的前敌总指挥,安排宋庆担任统帅,集结三万余人组建了鸭绿江防线。宋庆是个黄忠式的老将,人称白发将军,已经七十五岁了,比李鸿章还要大两岁,为人却极有血性,他是驻防旅顺后路的主将,是淮军中的精锐,李鸿章当时就不愿意调他,果然对旅顺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。宋庆军团也没能挡住日军的步伐,日军第一军三万多人只用了两天就突破鸭绿江防线,在奉天一带与宋庆为统帅的清军激战,目的是要攻占奉天,取道山海关攻击北京。
  黄海大战之后,北洋舰队主力舰集结在维修基地旅顺抢修,因为伤势太重,一是幸会儿还修不好,日军大本营急于消灭北洋舰队而后快,于是决定派陆军配合海军来打这一仗。第一军正在辽东半岛与宋庆军团激战,腾不开手来,于是又组建了第二军,下辖第一、第二师团,共三万余人,专门用来配合海军消灭北洋舰队。
  用陆军来打海军,问题是怎么个打法?
  甲午战争之前,无处不在的日本间谍早就对旅顺进行过详细的侦察,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,他们发现旅顺有一个致使的弱点,那就是重海防轻陆防,后路炮台和守卫力量较为薄弱,用陆军攻击旅顺后路,占领旅顺,就能包围北洋舰队,就算不打,饿也能饿死他们。于是日军大本营派第二军从花园口登陆,攻占金州,迂回到旅顺的后路,从陆路包抄北洋舰队。
  正如事先预料的那样,日军在后路的攻击非常顺利。1894年11月20日,日军发起总攻,不到一天就占领了整个旅顺,并在这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,犯下了滔天罪行,两万多名中国军民的鲜血,染红了整个旅顺。
  攻打旅顺期间,日本推出了第二种秘密武器。
在空军问世之前,炮兵是诸兵之王,能够克制炮兵的,只能是更强大的炮兵。日本的第二种秘密武器,就是按这个思路研制出来的,这是日本手里除了下濑炸药之外所掌握秘门武器,也是专门为对付清军苦心搞出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。
  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,为了打败一个武林高手,有人躲在深山怪洞里苦练一种怪异的武功,这种功夫没人见过,也没有人知道破解的法门,所以威力相当巨大,杀上门去十有八九能成功。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,日本一直舍不得拿出这种武器来。为了攻打旅顺,彻底消灭北洋舰队,日本决定把这个独门绝招亮出来。
  这种武器在当时还没有名字,十年后的日俄战争期间,还是在旅顺,这种独门武器才得以震惊世界,人们管它叫做“大阪宝贝”。名字看起来很可爱,其实威力十分惊人。这种武器是一种口径巨大的攻城炮,主要用途有两个,一是压制对方炮火,二是摧毁坚固工事,用来打炮台,轰城墙最是管用。那个年代还不流行重型装甲,陆军配备的火炮一般都是八十毫米以下的口径,这种巨型火炮绝对是最新潮的武器。
  为了保证顺利拿下旅顺外围的炮台群,日军大本营下了血本,给第二军配备了三十门这样的大口径火炮,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保密中进行的,他们要的是惊喜和意外。在攻打旅顺后路陆路炮台中,这种武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  李鸿章知道旅顺是守不住的,为了保存北洋舰队的有生力量,他命令北洋舰队暂时转移到威海基地,以免日军得逞。
  11月13日,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最后一次巡视旅顺基地,随后进入威海,李鸿章悬着的心总算暂时放了下来。
  战场转移到威海,联合舰队又没了办法,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先见之明。联合舰队发现,单凭他们的力量,根本不可能歼灭北洋舰队。因为威海比旅顺更难打。
早在朱元璋时代,威海就是抗击倭寇的海防重地,戚继光当年画的海防图流传至今。明朝在此设卫驻军,称之为威海卫。威海港位于山东半岛东端,与辽东半岛南端旅顺隔海相望,这是大自然的杰作,堪称鬼斧神工,造化神奇。作为北洋舰队的两大基地之一,绝非出于偶然,而是因为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。
  去过威海的朋友就知道,这是个旅游的好去处,更是难得一见的战略要地。威海三面环山,群山连绵起伏,半圆形的海岸使这里背风避浪,成为一个天然的良港,南北两岸的山峰远远地向大海伸出它的触角,就像两条蜿蜒起伏的巨龙,更绝的是在港弯之中,还坚列着一个巨大的岛屿。刘公岛就像一颗明珠镶钳在大海中,与两岸的群峰遥相呼应,远远望去,宛若二龙戏珠的奇观。从空中俯瞰下去,威海看起来就像一只耳朵,刘公岛就像一个美丽的耳孔。
  巨镇天开海国雄,屹然海际跨瀛东。
  时人如是说。
  无论用什么样的华丽词藻来形容威海的险要,都不会有丝毫的过分,素有渤海锁钥之称的威海,是大自然赐予中国海军的瑰宝。
  当年李鸿章主办北洋海军之后,正是因为看中了威海的地形,这才花了大量的精力,耗费了大笔的银子,在此建了海军公所,办了鱼雷营、水师学堂、屯煤所等一系列设施,成为北洋舰队常驻停泊的军事基地。与旅顺一样,为了保证舰队安全,李鸿章在此修建了规模惊人的炮台群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6-3 21:43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威海的炮台群分为四个区域:北岸炮台,南岸炮台,刘公岛海军公所(北洋提督办公地点)后炮台,日岛炮台。规模最大的是南北两岸的海岸炮台,这是整个炮台群的精华,威力最大,用来防范来自海上的进攻。后来考虑到后路安全,又在南北两岸修了陆路炮台,甲午战争爆发后,还增修了不少临时炮台,所有炮台加起来,一共有二十五座。
  这些炮台从技术到装备,全部都是进口的。炮台的整体工程是德国陆军工程师汉根纳设计和修建的,德国不但技术过硬,而且工作作风非常严谨,所以炮台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。大炮的质量也没有问题,公所后炮台和日岛炮台是从英国阿姆斯特朗进口的,南北两岸的大炮全是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进口的最先进的大炮。
  海军公所后炮台和日岛炮台还采用了一种极为先进的技术,叫做阱炮。这种炮俗称地下火炮,在地上挖一个大洞,把炮修在里面,上面铺上一块钢板,与地面齐平,炮安在升降机上,要打仗的时候就升起来,打了完可以放下去,敌人根本不知道炮在什么地方,两个炮手也躲在地下,只需要通过旁边一个小望台看看敌情,瞄准一下就可以了,安全得很,只管放炮就是,为了增强迷惑性,往往还在这种隐身炮台的旁边弄一个土堆,看起来就像一个假炮台。这种炮修在刘公岛和日岛上,就像两个日夜监视着海面的暗哨,来一个射一个,来两个打一双,尤其是日岛,这个横亘在南口刘公岛与海岸之间的一个小岛,有了这个炮台,真可谓是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要想从海上打进威海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  意匠经营世无敌,人工巧极堪夺天!
  规模宏大,构造雄伟的威海炮台,时人这样的赞叹并不算是夸张,从技术和理论来说,有了这样的炮台,加上基地里还有军舰守卫,就是一只蚊子也飞不进来的,李鸿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他要为北洋舰队打造一个绝对安全的所在。
  为了确保威海万无一失,李鸿章在这里布置了重兵,而且全部是自己的嫡系部队。驻守北岸炮台的是道员戴宗骞,驻守南岸炮台的是总兵刘超佩,驻守刘公岛的是总兵张文宣。守卫威海的部队,共有十六营一哨。
  旅顺是守不住的,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转移到威海,他相信这座固若金汤的海军基地,是没有人可以攻破的,北洋舰队还是可以保住的,那颗悬着心终于暂时放了下来。
许多东西,你放下了,是个永远的困扰,每天都出现,无法避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7

主题

8861

帖子

4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42186
发表于 2017-6-3 22:36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猫当过总统的老乡那战在广甲上…

点评

发电报是哒哒哒…污咖啡  发表于 2017-6-4 15:48
没有黎啪啪啪给全国打电报大概没孙啥事了,哈哈  发表于 2017-6-4 13:24
福将  发表于 2017-6-4 12:01
他那会儿是管轮,船沉了就漂着,给捞回去后来当总统了,哈哈  发表于 2017-6-3 23:45
他那会儿是管轮,船沉了就漂着,给捞回去后来当总统了,哈哈  发表于 2017-6-3 23:45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302

帖子

1716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716
发表于 2017-6-4 12:29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清朝末期似乎还是比其他朝代要好一些的,起码想过自救的问题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万

主题

4万

帖子

26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68286
发表于 2017-6-4 15:38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哈哈,世界许多国家写给甲午海战,我都不明白,中国人怎么就偏信小鼻子写的东西,哈哈,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1

主题

2492

帖子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8470
发表于 2017-6-4 15:41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其实分析了那么多,问题都出在高层身上,两边军队都很勇敢,县都是高手,导致最终战争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实际领导这个国家的高层。日本正因为有高层的全力支持,才有能力挑战当时亚洲第一海军,而大清朝的腐败和高层的不重视,直接导致在优势的情况下,全军覆没。
其实最近的马岛之战何其相似,没有铁一样的政府支持,就凭那两艘要卖掉的轻型航母,阿方稍微努力点,英国就拖惨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机械荟萃山庄 ( 辽ICP备16011317号-1 )

GMT+8, 2025-1-10 05:59 , Processed in 0.111826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